藕池防滲膜鋪設后,若回填保護不到位,易被淤泥中的尖銳雜物刺穿、被蓮藕根系頂破,或因回填不均導致膜材局部受力開裂。科學的回填保護既能延長防滲膜壽命,又能保障藕池養殖正常開展。以下梳理核心方法與注意事項。
一、回填材料選擇:適配藕池養殖需求
1. 優先選 “軟質 + 透氣” 材料
表層回填建議用細土或腐熟淤泥(顆粒直徑小,無尖銳雜質,避免劃傷膜材),這類材料既能貼合膜材表面,又能為蓮藕生長提供基礎環境;
中層可摻適量細沙(增強土壤透氣性,防止淤泥板結影響蓮藕根系發育),但需篩選去除沙中的石子、貝殼等硬物;
禁止使用含碎石、磚塊、未腐熟秸稈的材料(碎石易穿刺膜材,秸稈腐爛時會產生有機酸,可能加速膜材老化)。
2. 材料濕度控制
回填土需提前晾曬或灑水,調節至 “手握成團、落地即散” 的濕度:濕度過高易導致土壤黏連,回填時易形成塊狀,壓傷膜材;濕度過低則土壤松散,難以壓實,后期易出現沉降,導致膜材裸露。
二、分層回填方法:循序漸進保護膜材
1. 第一層:薄土覆蓋,初步防護
先鋪 5-10cm 厚細土(或腐熟淤泥),用平板夯輕壓(壓力不宜過大,避免膜材變形),確保土壤與膜材緊密貼合,無空鼓、縫隙(防止后期水位變化時,水流沖擊膜材導致移位);
此層需人工鋪撒(禁止機械直接傾倒,避免重物砸傷膜材),尤其注意池邊、拐角等區域,需用手將土捋平,確保無遺漏。
2. 第二層:加筋防護,抗穿刺
若藕池種植品種根系較發達(如深水藕),可在第二層鋪設一層土工布(選擇耐腐型),再覆蓋 10-15cm 厚細土 + 細沙混合物;
土工布能緩沖根系對膜材的穿刺力,同時增強土壤透氣性,鋪設時需將土工布搭接(寬度符合標準),避免根系從搭接縫隙鉆入。
3. 第三層:適配種植,壓實定型
最后鋪 15-20cm 厚種植土(需符合蓮藕生長的土壤肥力),用小型壓路機或人工踩踏壓實(壓實度以土壤不塌陷、能支撐蓮藕生長為宜);
回填至設計標高后,需檢查池面平整度,局部低洼處補土,避免后期蓄水時水位不均,影響膜材受力。
三、關鍵區域保護:重點規避風險點
1. 池邊與拐角:加強防護
池邊膜材易因后期清淤、收割被工具劃傷,回填時可在池邊額外鋪一層厚土(比池中心厚 5-10cm),或沿池邊鋪設磚胎膜(高度不低于水位線),隔離工具與膜材接觸;
拐角處(池底與池壁銜接處)需鋪土后用木拍夯實,避免因土壤松散導致膜材在水位變化時被拉扯。
2. 進出水口周邊:密封 + 加固
進出水口處膜材易因水流沖擊出現破損,回填前需先檢查膜材與管道的焊接密封情況(確保無滲漏),再圍繞管道周邊鋪一層碎石(粒徑 2-3cm,形成緩沖層),最后覆蓋細土壓實;
碎石層能分散水流對膜材的沖擊力,同時防止管道周邊土壤流失,避免膜材裸露。
四、回填注意事項:避免操作失誤
1. 禁止損傷膜材的行為
回填時禁止直接傾倒大塊土或硬物(如石塊、水泥塊),需將土打碎后鋪撒;機械作業時(如小型壓路機),需在膜材上方鋪墊木板(分散機械壓力),禁止機械直接碾壓膜材;
施工人員需穿軟底鞋,避免鞋底攜帶尖銳雜物(如鐵釘、玻璃渣)劃傷膜材。
2. 與種植節奏配合
回填需在防滲膜鋪設檢測合格后進行,且需在蓮藕種植前完成(避免種植時反復翻動土壤,破壞回填層);
若回填后暫不種植,需在土壤表面覆蓋遮陽網(防止雨水沖刷導致土壤流失,暴露膜材),同時定期檢查回填層是否有裂縫,及時補土。
3. 后期維護關聯
養殖過程中,若需清理淤泥,需避免使用尖銳工具(如鐵鍬直接鏟膜材表面),可先用高壓水槍沖散淤泥,再人工清理;
發現池面有局部塌陷(可能是下方膜材破損導致土壤流失),需先排水檢查膜材,修復后再補土回填,避免盲目補土掩蓋隱患。
藕池防滲膜回填保護的核心是 “材料適配、分層壓實、重點防護”,既要為蓮藕生長提供適宜環境,又要杜絕膜材破損風險。回填操作需耐心細致,尤其關注池邊、拐角等易忽視區域,才能讓防滲膜長期穩定發揮作用,減少養殖過程中的滲漏麻煩。若對大面積藕池或復雜地形的回填有疑問,可咨詢專業防滲團隊制定方案。

魚蝦養殖土工膜
白色土工布
蓄水池光面土工膜
氧化塘光面土工膜
垃圾填埋場光面土工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