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藕池養殖中,防滲膜鋪設的成功率往往取決于前期勘察與準備工作 —— 若勘察不到位,易忽視場地隱患(如暗溝、松軟土層);若準備不充分,會導致施工中斷或鋪設質量不達標,最終引發滲漏、膜材破損等問題。做好前期勘察與準備,是確保藕池防滲膜鋪設順利、防滲效果持久的基礎。以下從勘察和準備兩大維度,梳理具體要點。
一、前期勘察:摸清場地 “底細”,規避潛在隱患
1. 場地地形與邊界勘察
確定池體范圍:結合養殖規劃,用測量工具(如卷尺、全站儀)明確藕池的長、寬、深度及邊坡坡度,標記池體邊界(避免后期鋪設時膜材尺寸不足或浪費);同時檢查場地周邊是否有障礙物(如樹木、電線桿),若存在需提前規劃避讓或移除(防止影響膜材運輸與鋪設);
排查地形隱患:重點查看場地內是否有暗溝、坑洞、凸起巖石(暗溝易導致后期滲漏,坑洞會使膜材受力不均,巖石易刺穿膜材),發現后需標記位置,后續通過填土、平整等方式處理;若場地存在坡度差異,需記錄坡度變化區域,便于后期調整鋪設順序。
2. 地質與土壤勘察
檢測土壤類型:取樣分析場地土壤成分(如是否為砂質土、黏土),砂質土透水性強,需重點強化防滲(可考慮鋪設雙層膜或增加土工布緩沖);黏土易板結,需確認土壤壓實后的穩定性(避免后期沉降拉扯膜材);
檢查土層密實度:用洛陽鏟等工具探查不同深度土層的密實度,若存在松軟土層(如腐殖質層),需標記范圍,后期需分層壓實(或換填優質土壤),防止鋪設后土層沉降導致膜材撕裂;同時排查是否有地下水位過高區域(地下水位過高易導致基面返潮,影響膜材與基面貼合)。
3. 水文與環境勘察
了解水源與排水:勘察場地周邊水源位置(如河流、水井)及排水路徑,確保藕池建成后進水、排水便捷(避免因排水不暢導致池內積水,增加膜材壓力);同時檢查雨季場地是否易積水(若易積水,需提前規劃排水盲溝,防止雨水浸泡膜材);
評估環境影響:確認場地周邊是否有腐蝕性物質(如化工廠排污口、農藥殘留區域),若存在需檢測土壤與水源的酸堿度(腐蝕性物質會加速膜材老化),必要時采取隔離措施(如鋪設土工布隔絕污染土壤)。
二、前期準備:備齊物資 + 規劃流程,確保施工順暢
1. 材料準備:選對且適配
防滲膜選型:根據勘察結果選擇適配膜材 —— 若土壤含尖銳雜物或蓮藕根莖生長旺盛,選用抗穿刺性強的 HDPE 膜;若場地溫差大,選用柔韌性好、抗老化的膜材(避免低溫脆裂、高溫軟化);同時根據藕池尺寸計算膜材用量(預留搭接寬度和邊緣錨固長度,避免材料不足);
輔助材料:準備同材質膜材補丁(用于鋪設中修補小破損)、土工布(鋪在膜材與基面之間,減少摩擦與穿刺風險)、細土或河沙(用于膜材鋪設后覆蓋保護層),確保輔助材料與防滲膜兼容性好(如土工布需耐腐、透氣,不影響蓮藕生長);
材料檢驗與存放:膜材進場后檢查外觀(無破損、無老化、無雜質),查看質量檢測報告(確認拉伸強度、滲透系數等指標達標);存放時選擇干燥、避光場地(避免暴曬老化、潮濕發霉),膜材豎直立放,底部墊木方(隔絕地面潮氣)。
2. 工具與設備準備:調試到位
核心工具:準備雙軌熱熔焊機(用于長直線膜材焊接)、擠壓式電焊槍(用于拐角、異形區域焊接)、專用裁剪刀(裁剪膜材,確保邊緣平整)、壓輥(焊接后壓實焊縫,增強密封性)、卷尺(測量搭接寬度與膜材尺寸);
輔助工具:備好酒精、干布(清潔膜材搭接邊)、夾具(固定膜材,防止鋪設時移位)、夯實機(平整基面時壓實土壤)、運輸工具(如叉車,搬運膜材,避免人工拖拽損傷);
設備調試:提前試用焊接設備,根據膜材厚度設定溫度、速度(如 HDPE 膜需匹配特定焊接溫度),用邊角料試焊(檢測焊縫強度,確保無虛焊、漏焊),發現設備故障及時維修或更換。
3. 人員與流程準備:分工明確
人員配置:安排專業施工人員(熟悉膜材鋪設與焊接技術),明確分工(如專人負責基面清理、專人操作焊接設備、專人檢查質量);若施工人員經驗不足,需提前培訓(講解勘察結果、鋪設要點、安全規范,如避免尖銳工具劃傷膜材);
流程規劃:根據勘察的場地情況制定施工流程 —— 先清理基面(移除雜物、平整土壤),再鋪設土工布(若需),然后鋪設防滲膜(從池底向邊坡延伸,避免褶皺),最后焊接與錨固;同時規劃應急方案(如遇雨天,準備防水篷布覆蓋已鋪設膜材,防止雨水浸泡);
安全準備:準備安全帽、手套(避免人員受傷)、急救箱(處理輕微磕碰),排查施工區域安全隱患(如坑洞設置警示標志,避免人員跌落)。
前期勘察是 “摸清隱患”,前期準備是 “做好應對”,二者結合才能為藕池防滲膜鋪設打下堅實基礎。養殖戶需重視這兩個環節,結合場地實際情況細化勘察內容、完善準備工作,避免因 “前期偷懶” 導致后期鋪設返工或防滲失效,最終保障藕池養殖的水體穩定與經濟效益。


魚蝦養殖土工膜
白色土工布
蓄水池光面土工膜
氧化塘光面土工膜
垃圾填埋場光面土工膜